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追红色记忆,筑青春梦想丨 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探忆筑梦实践队”三下乡活动圆满完成
2023年08月16日 18:52  点击:[]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响应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号召,国家组织动员全国高校师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助力农村建设、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现展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积极响应号召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探忆筑梦实践队计划分为深入红色企业,铭记红嫂精神、追寻革命遗迹,赓续红色血脉、汇聚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三部分,学习沂水县的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其教育意义,增强民族的精神力量,深入乡村企业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在活动中不断感悟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深入红色企业,铭记红嫂精神

undefined

    8月8日活动开始,探忆筑梦实践队来到了沂水沂蒙红嫂鞋厂,近距离参观了布鞋的制作,了解了沂蒙红嫂的故事,也感受领悟到了沂蒙红嫂精神。

  来到鞋厂里面,发现工作人员大多都是妇女,可能这就是沂蒙红嫂精神的一种传承。看到她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就让我们不禁回想起过去的历史。在艰苦战争年代,沂蒙山区涌现出了一个伟大的女性群体,被称之为"沂蒙红嫂"。沂蒙红嫂所代表的沂蒙红嫂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代表的听党话跟党走、担当社会价值、甘于无私奉献等精神品格不仅在其所在的历史时代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对于新时代也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据统计,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沂蒙妇女共做军鞋315万双,军衣122万件,碾米碾面11716万斤,动员参军38万人,救护病员6万人,掩护革命同志9.4万人。拥军是沂蒙红嫂们永恒的信念。这里有破除封建文化束缚、轻轻解开衣襟,喂伤兵喝下救命乳汁的明德英;有精心安排、照料、安全掩护 27位首长、烈士的孩子,而自己家的两个孩子却因此去世的沂蒙母亲〞王换于;有在冰冷的河水里用自己的肩膀扛着门板架起火线桥的 32 名妇女……她们是那么的热爱、疼惜人民子弟兵,如此的支持人民军队抗击日寇,支持共产党。她们是革命战争的铜墙铁壁,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革命解放的胜利之路!

  “红嫂精神,既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深厚的执政资源。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中来考察,继承和发扬"红嫂精神",对密切党群关系,加强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具有里程碑和指示器的启示、警示价值。


undefined

      今天,我们对"红嫂"的纪念,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对自己仁至义尽的英雄女儿的纪念,是一个伟大的党和军队对自己情深似海的母亲的纪念,是全人类对自由、正义、博爱永恒价值不懈追求的纪念。历久弥新的"红嫂精神"之花香飘大地,战争不再,灾难不再,携手建设幸福和谐的人类家园,这正是今天我们纪念"红嫂",继承和发扬"红嫂精神"的全部价值所在 。

     虽然战争年代已经过去,但是沂蒙红嫂精神不会因为时间的逝去而消失,沂水沂蒙红嫂鞋厂就是沂蒙红嫂精神的一种流传方式,鞋厂应用先进的半自动化制鞋仪器设备,形成一定规模的流水线生产形式,其建设加快了社区的经济增长。团队成员体验制鞋机器,结合相关资料综合进行数据分析并与鞋厂法人、会计探讨下一步发展规划,深刻理解如今态势下企业招工难等问题,主动提出一些策略帮助鞋厂扩大生产,提高效益。


undefined

    沂水县沂蒙红嫂制鞋厂的存在让后人都能记得那段艰苦奋斗的革命岁月,记得沂蒙红嫂精神所代表的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而我们通过这次参观沂水沂蒙红嫂鞋厂的经历,明白这种精神的伟大,也知道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更懂得过去革命先辈的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从今往后,我们会将沂蒙红嫂精神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让自己在此精神的熏陶下不断成长。

追寻革命遗迹,赓续红色血脉

   8月10日一大早,团队成员们到达山东沂蒙党性教育基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旧址成立地,开始了我们的参观学习之旅。在景区内,讲解员详细地介绍了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旧址的历史背景和地位,参观了革命先烈们曾经工作、战斗过的地方。展览馆里陈列着的文件印刷器材、战斗武器、通讯设备和泛黄的老照片,将大家的思绪拉回到了过去,回到了那个充满烽火硝烟的年代。团队成员们仔细参观了一件件革命年代的物品,聆听了一段段动人的故事,深入了解了沂蒙山根据地对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接下来,大家来到了《大众日报》的创刊地——云头峪村,开始了追寻革命遗迹,赓续红色血脉之旅。云头峪村是《大众日报》的“家”,第一张报纸就诞生于此地,而第一任总编辑匡亚明也长眠于此。在《大众日报》的印刷所旧址,老旧的印刷设备还保留着当年的样子,诉说着《大众日报》印刷出版的光辉岁月。这里曾是全村最好的一处新房,村民刘茂菊新婚仅三个月,就主动将自己的婚房让出来供报社用作印刷所。经历了八十余年的风雨洗礼,这座房子虽然已经有些年迈,但仍然被保护得完好无损。了解到这段历史后,大家深受触动,认真地察看着这里的一切,生怕漏掉任何细节。

  在战争年代,578位《大众日报》的工作人员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有160多位乡亲为了保护报社员工和器材而壮烈牺牲。《大众日报》诞生于沂蒙大地,与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鱼水情深。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在这次活动中,大家更加详细地了解到了《大众日报》的创刊经历,更加清晰地触摸到了老一辈报人奋斗的模样,也更深刻地感悟到了大众报人的精神家园。这次参观之旅虽然时间短暂,但收获却是巨大的,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这些收获将伴随着他们的成长,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力量。

undefined

undefined

  通过这次参观体验活动,我们大学生们对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我们深刻认识到,这种精神是沂蒙山根据地革命斗争的火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理想和信仰努力奋斗。

  这次追寻革命遗迹,赓续红色血脉之旅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历史,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入体悟到了革命先辈们的牺牲和奉献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凝聚奋进的动力,怀揣敬畏之心,弘扬革命精神。我们要怀着对人民的责任感,以高品质的发展为目标,为社会谱写新的篇章。

汇聚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8月12日上午,探忆筑梦实践队一行来到了沂水县高庄镇山东上品源饮品有限公司,开展以“访乡村产业,助振兴发展”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实践团队参观了水源泉眼、生产车间、包装车间等地,听取了公司相关负责人对产业发展情况的介绍,了解企业“打造沂蒙山品牌,报恩回馈社会”的社会责任。

undefined

undefined

  该泉水处于九顶莲花山地下198米深层寒武岩夹层,恒温恒压,日涌水量可达1500m3。提取流经岁月沧桑的珍贵泉水,该泉水水质清激甘甜,创始人马付山请来了山东地矿工程勘察院的专家和工程师,通过科学检测,发现该山泉中含有丰富的、信硅酸、钙、镁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现如今企业已成为推动高庄镇乡村振兴的支柱性企业,自公司成立后,带动周边群众就业50余人,年收入4万以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20217月河南洪涝灾害时,企业在刚起步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日夜兼程赶往河南灾区,最美趵恩泉,千里援河南。

undefined

undefined

  目前,山东上品源饮品有限公司正以优异的山泉品质,高端的生产技术打造出老百姓信得过的饮用水品牌,并诚招市场代理,实现共同富裕。展望未来,公司将加大营销力度,引进合作伙伴,努力发展成为国内大型优质山泉水生产基地,将涌泉水这份宝贵的资源化成润养千家万户的“黄金泉”。

  实践团队成员们了解矿泉水的生产流程、技术水平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而在各大网络平台发布宣传照片,扩大乡村企业的网上影响力与知名度,助力中国有责任感的企业与新媒体时代接轨,拓宽其销售渠道。

  下午,探忆筑梦实践队一行来到高庄生态农业产业园区,与项目负责人进行了交流,负责人对花卉专业管理、园区建设规模、农作物种类、销售市场以及当前劳动力使用等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

undefined

undefined

  团队了解到,今年以来,高庄镇立足转变全镇南烟北果传统种植模式,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坚持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农户共建、合作社支持为原则,建设了高庄镇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该项目全面实施后,有效的推动了全镇脱贫攻坚步伐,转变了农业发展方式,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了农业品牌建设,实现了多项创新,达到了多方共赢,完成了村增收户脱贫要求。

  通过对园区的参观,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和潜力,这既有利于我们大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升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和思想政治能力,也有利于吸引新鲜血液,引导青年人才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我们也将继续关注和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同时也会将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次实践活动既是体会乡村振兴的过程,也是一次感悟红色文化精神的过程,更是一次心灵成长的过程。这次实践活动也使我们认识到知识不是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是从实践中得来,从学习中感悟与成长。实践团成员表示将牢记自己的使命,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实践团成员将心怀国之大者,继续勤奋学习,增长本领,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助力红色文化传播与和谐社会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撰稿:孙小涵 厉彦阳 张宝文 马雨琪 高畅 刘阳 摄影:霍铖源 审核:程云波)


上一条:科技赋能绿色循环|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风雨无阻逐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济南、青岛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下一条:新时代•新里程•新征程|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微光成炬,春风化雨”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赴寿光探究“绿色高质量发展密码”

关闭